26 2020-03

这个信号表明:中国航线正在忙起来!

根据通信卫星等方式获得的船舶信息,中国沿海及内河的船舶活跃度正在快速提升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通过卫星等方式获得的中国沿海、内河船舶轨迹(不含港澳台地区),3月中旬相比2月下旬,渤海湾至长江口,以及北部湾区域,船舶航迹明显扩展,说明船舶出港、航行的活跃度大大提升。

这些港口的船只主要往来于日本、韩国、越南等地,这意味着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正在迅速恢复。由于欧美国家受到疫情严重影响、贸易量快速下降,主要前往这些国家的东南沿海远岸航迹有所减少,但从事内贸的近岸航迹密度上升明显。

到3月20日,全国货运进出港船舶数量已达到1月20日的119%。

在空中,3月19日中国直航世界各地的货运航班数量是2月1日的3.8倍,更多更快地运送包括口罩、医疗用品在内的各类物资。

年GDP近百万亿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不仅快速复工复产,还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、稳定经济贡献力量。

广州港,货物吞吐量全球港口第五位,珠三角“中国制造”输出地。相比2月1日,3月中旬,正处在珠江口、即将驶入大洋或入港的船舶数量明显增加。

通信卫星和岸基基站可以获取船舶自动识别系统(AIS)发送的船舶位置、速度、吃水深度及危险货物等信息,特别是对于远洋船舶而言,卫星AIS可有效保障航行安全。

全国货运进出港船舶数量在2月中旬走入低谷,随后快速攀升,3月20日已达到1月20日的119%。
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全国海事部门通过实施分级管理、应用信息数据平台、建立应急联络机制等方式,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,还简化流程,帮助航运企业复工复产,助力国家经济企稳。

因欧美主要国家受到疫情冲击,国际贸易下行,但中国外贸进出港船舶数量仍在回升,到3月20日,已恢复至1月20日的87.7%。

中国主要出口货物种类的总量大多在回升,铁矿石及其制品、化工产品以及轻工产品等的进出口量增加更为明显。

水运航路繁忙不仅出现在沿海,也深入内陆。合肥港,中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,2月10日至3月13日外贸货物(含陆改水)4.71万标准箱,同比增长12.6%。特别是在2月中旬复工复产后,合肥港经历了一个进出港高峰,然后逐步回归正常水平。